2014-08-01 新浪家居
新浪家居 叶玲菊 广州报道
时间飞逝,转眼2014年已过半,对于家居建材企业而言,今年的7月有点冷清。原本人气稀少的一些家居卖场,如今显得更加寂寥。新浪家居记者走访了广州几家主流卖场,与部分企业管理层以及一线导购人员交流之后,发现市场整体疲软,在上游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下,家居建材企业的日子显得艰难。
主流卖场门庭冷落 市场氛围冷清黯然
广州部分主流卖场:吉盛伟邦番禺店、马会家居、高德美居奥体店、五洲建材城,在7月24日记者探访的时候,这几家卖场显得冷冷清清,不少品牌店的导购人员百无聊赖。在与吉盛伟邦番禺店某卫浴品牌经销负责人交流时了解到,整个卖场的建材方面今年上半年同比去年下跌30%,有些企业难以支撑高额租金,纷纷开始选择撤退。马会家居在这几家卖场里面总体客流量多些,涂料品牌代理商袁女士告诉记者,今年年初就开始留意广州卖场的铺位,最终考虑选择马会家居就是因为它相对人气好些,每次前来车位都比较满,但对于整体市场还是不容乐观。据了解,高德美居奥体店从2012年开始便有不少商家撤场,如今是走几步一个空位。五洲建材城定位相对低端,卖场整体氛围黯然,品牌生存举步维艰,前段时间,广州五洲建材城更是因为提出涨租高达50%以上,引发许多商户不满。【详情点击链接】
上游房产政策冲击 家居建材成交下跌
2011年1月26日,国务院出台被称之为史上最严调控政策组合“新国八条”。房产新政引发了楼市大波动,下游家居市场在2012年受到冲击,广州主流卖场出现商家撤场小高潮,部分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的现场亦不少。经过2012年的缓冲,在2013年,家居建材市场出现小高潮,不少企业抢占市场即时赚到了钱。2014年,上游房地产市场再次呈现整体下滑的情况,7月16日,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“2014年1-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”显示,与去年楼市的“高歌猛进”迥然不同,2014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降价范围和幅度进一步扩大,住宅销售上半年呈量价增速双降态势。数据显示,中国楼市成交呈现量价增速双降的局面。1-6月份,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42487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7.8%,相比去年全年的17.5%下滑25.3个百分点;住宅销售额25632亿元,同比下降9.2%,降幅与去年全年增长26.6%相比,下滑35.8个百分点。
房地产市场表现日益低迷,多城市住宅“去库存”压力有增无减,业内人士预期,未来几个月,中国多数城市房价或将进一步下跌。
建材家居行业和房地产业密切关联。对于家居建材行业而言,2014年上半年的整体市场环境比较恶劣。近期报道中关于企业陷入“追债门”,拖欠供应商货款以及员工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,亦有不少企业在行业竞争大潮之中消失,企业破产倒闭已经见怪不怪。【专题报道链接】
日前,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、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共同发布了6月份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(BHI),6月BHI为105.73,环比下降3.80点,同比下降2.37点。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6月销售额为1024.4亿元,环比下降6.15%,同比下降0.31%。1-6月累计销售额为5302亿元,同比上升2.03%。
对于6月全国建材家景气指数,中国建材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秦占学认为,2014年6月全国建材家居市场整体延续5月份的疲软态势,BHI指数较5月份小高峰后有所走低,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出现2014年春节之后首次同比、环比均有所下降的情况,这恰恰体现了建材家居市场受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密切性与滞后性。
整体环境严峻恶劣 企业生存依靠实力
箭牌卫浴事业部总经理严邦平告诉记者,在终端可以明显感受到进入卖场的人少了,位置不理想的卖场出现关店和撤场现场,新的卖场招商更困难,与往年“一铺难求”截然不同。整个市场确实出现一些品牌销售下降,增长不理想,产品积压等情况,大的市场环境变的越来越严峻。箭牌卫浴成都店长母丽芝感慨,上半年的销售比预期进展要缓慢,下半年业绩压力大。简一大理石瓷砖副总经理游俊表示,今年五一之后,市场开始变得惨淡,预计下半年会更恶劣,明年更惨,这种局面下,私抛厂倒闭现象多。华美嘉营销总经理方慧华认为用“严峻”来形容当前市场毫不为过。
秦占学表示,今年上半年建材家居卖场回归疲软状态,但建材家居业不会崩盘,下半年仍可能处于疲软状态。严邦平认为,虽然整体环境比较恶劣,但是在中国的家居建材行业还没有出现能够处在垄断性地位的品牌,在这种情况下,外部市场的变化,对有竞争力的品牌影响并不是很大。一些基础、品质、服务不好的企业和厂家,会受到严重的冲击,而有知名度和美誉度,有研发能力、品质保证能力、服务能力的品牌,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,依然能够实现良好的增长。游俊亦表示,大环境恶劣对于有基础有品牌的企业影响不会太大,市场会将优势资源集中给这些企业。对于接下来的行业发展,方慧华认为将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,行业将走向正规化,竞争力低的工厂、品牌将被淘汰,有品牌力、产品力、创新力的企业会活得更好。(文/叶玲菊)
声明:新浪网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